形态描述
雌性:11~13 mm。体黑色具暗橄榄绿色光泽,体密被直立的长毛。上颚宽大,3齿,基部具斜沟,外侧角具2个小圆瘤突;唇基端部半圆区光滑,端缘中央具1对小突起,两侧角具宽而短的角突,顶端尖,对生,稍向内倾,间距窄,角突表面具粗大刻点;颊最宽处为复眼宽的2倍;眼侧区刻点较大;颅顶及颊刻点密而细,但不均匀,尤以两侧单眼后最密;中胸背板刻点细且均匀;小盾片上的较稀;并胸腹节小区革状;腹部宽圆,各背板光滑闪光,革状;前足及中足胫节端角具刺突。鞭节黑褐色;翅浅黄色,前缘深;翅基片、翅痣及翅脉深褐色;腹部第2~5节背板端缘具褐色带;第2~5跗节黄褐色;爪深褐色;距浅黄色。体被长毛;唇基基部及颅顶杂若干黑褐色毛;颜面密被浅黄色长毛;颊、中胸背板及腹部1节背板被浅黄色毛;第2~5节被黑褐色短毛;腿节被黄色长毛;胫节及腹毛刷浅黄色,后足胫节内侧为黑褐色毛。
雄性:8~9 mm。与雌性主要区别为:上颚2齿;触角长达后胸;唇基正常,不具角状突;颜面密被白至浅黄色毛;第7背板小,端缘圆;第2腹板大,端缘圆。
雄性:8~9 mm。与雌性主要区别为:上颚2齿;触角长达后胸;唇基正常,不具角状突;颜面密被白至浅黄色毛;第7背板小,端缘圆;第2腹板大,端缘圆。
大小
生物学
生境信息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观察标本:北京,1963.Ⅳ.27,1♀;1964.Ⅴ.26.1♀;1967.Ⅴ.16,1♀;1981.Ⅳ.23,1♀,吴燕如、戈素梅采;四川,峨眉山,1957.Ⅲ.30~Ⅳ.7,4♀,王书永、卢佑才采;1964.Ⅳ.21~Ⅴ.4,9♀,吴燕如采。